古代胥吏实录

第36章 野庵(2)

“山谷庵?”

这县城到小张村的中间哪来的山谷?

“是玉溪乡和县城交界处的一座无名小山,山上有个尼姑庵,也没有名字,所以大家都叫它山姑庵。”

贾婆子絮絮叨叨的说道,

“因为没什么名头,所以平日里也没什么人去烧香,也就附近几个村子的村姑乡妇会去拜拜,求个平安。”

“俺们有时回娘家的时候,也会去歇歇脚,烧个香什么的。曹小哥儿问这个干什么?”

“没事,打听打听。”

曹休笑着说道。

又问了去山姑庵的路线,贾婆子虽然不知道曹休为什么打听这个,但是看在十个大钱的份上,还是絮絮叨叨的说了。问到了要问的信息,曹休也不愿再听贾婆子絮叨,找了个由头,就告辞回到了自己的出租屋内。

天色已晚,曹休也没有为了解救李秀才的妻子冒夜前去的想法。这只是自己的推测,也不一定就是山姑庵拐走了李张氏。

而且只要找到了野庵,证明了是野庵是拐走李张氏的,无论救得出救不出,县衙这边都算尽力了。能破了案,知县大人的面子就挂的住了,剩下的就是海捕文书的事,这顿板子就算躲过去了。

不过,虽然这样子说,一大早曹休让小狗子给郑韫等人带了句话,说自己去探查一下,就出发去寻找山姑庵了。郑韫三人也知道曹休是被人针对,发配过来和他们一起挨板子的,也不指望曹休真的能破了案。对于曹休不去和他们集合,而且说什么去探查之类的话,也没什么不满。

根据贾婆子的话,曹休沿着城门往小张村的路一直走了七里左右的路,在路边发现一个夹在三棵大树中间的只有不到半米宽的小路。

顺着小路往里走,不过走了五六百米,就看到一片小树林,而在树林中间有条刚刚能走人的小路,直通往树林后面一个只有三五百米高的小山上。

这小山很明显是镇安县西侧山脉的余脉,周围几里内只有这一座小山,可是周围的土地还有比较严重的石层,只有薄薄一层土层,所以庄稼也长不好,附近也没什么大的村庄。

小路往山上走,快到半山腰的时候就在路边出现了一座不大的寺庙建筑,一圈围墙围着几座房子,院墙的门口也没挂什么牌匾。小路走到寺庙这里就拐弯往后山走去,根本没有通往山顶的路。

看来这山顶上也没有什么东西。

曹休吸了口气定了定神,自从练了焦原小道长给的画册上的动作,曹休觉得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健康了,不光每天都能一柱擎天,而且觉得四肢也有力气的多了。

曹休来时故意一身普通人打扮,也不怕被人看出是县衙的帮役来。

“咚咚”

曹休轻轻的敲了下寺庙的门,在幽静的山上显得特别的响亮。

不一会儿,寺庙的门被打开,一个三十来岁,很是消瘦但也有三两分颜色的尼姑打开了门。

“阿弥陀佛,不知施主有何贵干?”

尼姑看了两眼曹休,并不开门将曹休迎进去,而是宣了声佛号问道。

“阿弥陀佛,小生路过贵宝刹,想进门烧几炷香,拜一下佛。”曹休双手合十,恭恭敬敬的说道。

“阿弥陀佛,实在不好意思,小庙是座比丘尼庵,是静修的道场。平日也就是一些附近的女施主来拜佛烧香,不接待男客,要让施主失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别人穿越都是王侯将相,轮到王浩时他却穿成了拥兵三十,臣民二百人的大梁国太子。更离谱的是大梁国还对大明国宣战了。在经历了一番国战后,先帝驾崩,大梁国灭。太子王浩只能和文武大臣们战略转进。宰相苟步励:“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阻,臣定当全力辅佐太子陛下。”征虏将军胡屠户挥舞着杀猪刀:“太子放心,有我胡一刀在,定能保护陛下安危。”虎威将军张玉山拉过来一个美貌女子:“太子陛下,你看我给你掳过来什么大宝贝?”王
灰烬骑士s17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自爆穿越,朱元璋封我为大明国师
朱景穿越到洪武三十一年,见到风烛残年的洪武大帝,进献《明史》,成为忘年交。只不过通过《明史》,了解到自己的好圣孙朱允炆只做了四年安乐皇帝,就被老四给废了。老四朱棣,算得上最能打的皇帝,但是因为过于沉溺于大战,搞的国库虚空。吃货孙子朱高炽,因为喜欢吃,在位一年不到就因为肥胖和劳累过度而死。能文能武的重孙朱瞻基,喜好玩蟋蟀,人称蟋蟀皇帝!大明战神朱祁镇,差点以一己之力,毁掉大明万世不朽基业。.....
大奉不良人
大乾贵婿
大乾贵婿
大乾末年,天下纷乱。外有异族南侵,内有党争起义,王朝的命运宛若即将凋零的风中残烛。当江山逐渐沦陷,当生灵开始涂炭,当国家和民族面临屈辱与变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在平静的苏州城,一个穿越而来的赘婿,却只想好好享受这一世他那悠闲清淡的人生。
东有扶苏
三叔是刘邦
三叔是刘邦
两千年前,一个健身馆改变了大汉皇朝——一个热衷于打磨肌肉的黑道少年刘圣,穿越后,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大哥的儿子、刘邦的亲侄子刘信。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成为后来的“羹颉侯”。“羹颉侯”是个戏谑、嘲讽式的封号。史书记载,刘邦在未发迹前,经常呼朋唤友去...
红掌清波.QD
明郑1652
明郑1652
永历六年,西元1652年,大西军出滇,连战连胜,复地千里,天下震动,掀起了第二次抗清高潮。同年,闽南漳州,亦是风起云涌,在前一年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之后,郑成功亲统大军合围漳州城,郑军声势日益高涨,俨然成为了东南抗清的主力。不过,就在清军固山额真金砺率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东南再次陷入危局之际,作为郑军领袖的郑成功却忽然病倒了,军中甚
胜者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