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复仇者:我比反派还要狠!

第353章 恶劣

还有好几位企业社长也都远离了沙滩,不为眼前美色所动。

除了沙滩,岛上还有片原灭堂旗下的星级酒店,免费给斗技者提供了休息的房间,

酒店房间里,

万寺和稀咲铁太要了份冰饮后坐到角落的位置,

稀咲铁太放下杯子道:“总长,关于吴一族的事情,我联络了阿古谷清秋,他昨天告诉了我不少事情。”

万寺笑道:“那家伙伤好了吗?”

稀咲点头道,“他已经出院了,电话里听起来中气十足的。”

“阿古谷告诉我说,吴一族的人藏匿的很隐秘,外人查不到他们的所在地。”

“但他动用了警视厅的秘密线报渠道得知了一个消息,有很多吴一族的杀手在向这里聚集。”

“这里?”万寺指了指地下问道,“你是说愿流岛吗?”

稀咲铁太点了点头,“嗯,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这么多杀手过来的话,肯定不会是好事情。”

“说不定和昨晚的爆炸有关。”

万寺沉思了一下,看来把阿古谷清秋收服下来是个很正确的选择,

吴一族这种黑暗世界的秘密情报,木下那种警官可接触不到。

吴一族杀手的聚集,昨晚游轮上的爆炸,明天要开始的淘汰赛,

万寺只觉得一团迷雾在眼前,什么都看不清,“吴一族……”

“喂喂,你们还坐在这里干什么?不去换衣服吗?”

一身花衬衫短裤拖鞋,戴着草帽的瓦城千咒跳到两人身边叫道。

万寺眉头一皱,“诶——居然是热带的花衬衫?还以为会是泳装呢……好失望啊。”

稀咲在一旁笑道:“而且还是这么老土的款式,千咒的审美,好像上了年纪的大叔啊。”

“你们两个混蛋!!!”千咒摘下草帽就当成暗器朝两人扔了过来,

万寺轻巧的转身,躲过了攻击,飞旋的草帽“飒”一声刮贴着稀咲的头发飞过,

有几丝金色的发沫被草帽的边沿割落。

稀咲看着地上的发沫,咽了口唾沫,顿时冷汗流了下来。

万寺推着气鼓鼓的千咒笑道:“啊啊,我的错,我的错!请你吃大冰棍!!”

本来还气呼呼的千咒一听有冰棍吃,马上有喜笑颜开。

暗处,有一双眼睛正悄悄盯着打闹的三人,“魔王……万寺……”

……

沙滩上某处礁石滩头,没有人往这里走,

一些色彩艳丽的比基尼泳装成了破布碎片,七零八落的漂浮在海上,

一个身上纹满了古怪刺青的强壮黑皮肤男人,正抓着一个套了游泳圈的娇小女人压倒在沙滩上,

女人在嚎啕大哭哭,哭的撕心裂肺的,

但黑皮夫刺青男人却不管不顾地就要压上去,

“啪”一声惊响,冲满了气的游泳圈爆炸了。

岩美重工的女社长东乡登麻里,翘着腿坐在一旁的礁石上,狞笑的看着眼前可怕的一幕,

“男人也好,女人也罢,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尽情地施暴,穆特巴?吉赞加,这个世上不存在可以赢过你的人!!!”

就在东乡登麻里身后不远处,是岛屿的转角处,

一个黑影从礁石堆里冒出来,看着眼前的暴行冷笑道:“拳愿会的资本家,还真是比坏人还恶劣的家伙。”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上)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中)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名着,位居“世界十大名着”之首,作品共四卷。作家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同时也探索了贵族阶级的历史命运问题。小说围绕着鲍尔康斯基等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以四个家庭的主要成员的命运为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描绘了俄国的社会风尚,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