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赵孝成王赵丹在继位之后,面对蔺相如和赵奢相继去世,国家痛失栋梁的局面,一方面把马服君赵奢的儿子,他的发小兼伴读赵括拉进了赵国庙堂,另一方面,也学着秦国开始广发求贤令。
这个时候的天下强国非秦即赵,但凡想要有一番作为的有识之士,都竞相奔走效力两国。早就学有所成的虞卿,本来无心官场,所以就一直做着隐居世外、教书育人的营生。在此次看到遍布赵国全境的求贤令之后,他感慨此等乱世,独善亦难,所以当即决定离开家乡,出山一展所学,去邯郸游说赵王,为国效力。
可想而知,出生于平民之家,一直以来都是埋头做学问,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事权贵的虞卿,他的经济状况是何等的糟糕!不过在他的家乡赵国中牟,虞卿就像是沙子里面的金子一般,虽然被深埋,但是岁月一久,偶尔还是会被识货的清风吹出来得以重见天日。俗世战乱纷纷,众生浑浑噩噩,往往这个时候的虞卿,就会像是黑夜之中的光亮一般,即使是再谦虚,再遮掩,也会被周围的人发现,从而被冠以贤人、大才等头衔,不管他是真的不情愿,还是实在也需要博得些许米菜钱,于是顺理成章的,在几名相熟乡党的簇拥下,他就在家乡做起了私塾,在静心做学问之余,以开蒙几个稚童为业。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是相互的!一个对于挣钱一点都不走心的虞卿,当然钱也不爱搭理他的!决定远赴国都邯郸的虞卿,在给他的学生作了一番简短的学业结语之后,粗略地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家当(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收拾的),就告别了他深爱的家乡以及乡亲父老——上路了。
虽然一直节俭略有结余,虽然亲朋也有盘缠相赠,但是风尘仆仆好不容易赶到邯郸的虞卿,从头到脚还是只剩下了旧衫、破油纸伞以及一双途中亲手编织的草鞋了。
面对着自己的这一副仅次于乞丐的扮相,就是再清高、再豁达而不拘小节的虞卿,也觉得的确有辱斯文了,只是邯郸城初来乍到的他,也没有个可以筹钱的门路,去打工赚钱肯定与崇高的报国理想背道而驰,去投奔有才贤德,素来好客养士的平原君赵胜吧,总觉得又多此一举,反而是把自己报效赵王家国变成了效忠国之封君了,对此虞卿也是不胜烦恼!
不过吉人自有天帮忙,此时的战国虽然战乱连连,刀兵四起,但是也挡不住百姓对于知识的渴求,虞卿就这样瞌睡遇上了枕头,在苦寻免费落脚之处而不得之时,有一家还算初具规模的贵客来客栈,老板独具慧眼,就是那么一瞬间的巧合,虞卿刚好满脸的“找地住”神态路过客栈门口,店老板也刚好送了一位,既是客人又是友人之人远行而归,俩人同性不斥反吸,撞了一个满怀。这个时候还没有碰瓷一说,民风还算淳朴,再加上虞卿本来素质很高,也就不管是谁碰谁了,急忙起身致歉:“冲撞贵人,实属不该,还望海涵。”
这个时候的店老板,肯定更加的不会想要碰虞卿这个,一看就穷的叮当响之人的瓷了,再加上赵国邯郸乃北方之地,地上凉的也实在不易久躺,也很快的来了一个较之虞卿稍微耐看一点的华丽起身,没有一点恼怒之色和富人架子,在一边接受了虞卿的致歉的同时间,一边也送上了他的一个来自邯郸大都市居民的暖心歉意。
事毕,虞卿准备继续奔波找窝,刚刚行了别离之礼意欲离开,就是习惯性的第一步之右脚先迈,也业已踏了出去之时,店老板开口了,说道:“兄台且慢走,听兄台口音不是本地人,看你行色匆匆之状,该是刚到邯郸不久,冒昧的问一句,是不是还没有找到落脚之处?”
虞卿平日虽然自视甚高,骄傲之人当然有他的更加骄傲的自尊,但是此时也实在没有可以发挥的场地,又遇上了如此这般的一位,如同贵人般的雪中送炭之人,哪还管的了其他虚弥飘摇的无用自我清高感,直接回应说道:“正是正是,见笑了!”
虞卿说是见笑了,店老板当然不会真的笑起来,反而是更加真诚的说道:“实不相瞒,兄台眼前的这间客栈,正是小弟所开,兄台如若不弃,不如就在里面住下,住宿费用分文不取,一日三餐全数免单。实话说与兄台,这个时候的邯郸城,也到了冷清的时候,往来客人着实不多,客房空着也是空着,有了兄台在,平日里还可以和兄台聊聊天解解闷,岂不趣事。奥,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请教兄台高姓大名?”
虞卿赶忙抱拳回答:“不敢不敢,虞卿…虞卿正是在下。真的是出门遇贵人了,那我就不推辞了,君今日之恩情,我当永生不忘,他日发迹之时,定然重谢!”
店老板回礼:“韩旭见过虞兄!虞兄言重了,今日之事,只为你我二人有缘,小弟平生最看重缘分二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茫茫人海你我能在这里遇到,还撞了个满怀,岂不是缘满分足,虞兄如若再客气,岂不扰了此情此景。呵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