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的罗家几个人到了家中,比平日里要晚上许多。
到家时,正好和平镇上的豆腐店送来了家里预定的豆腐。
这陈记豆腐铺子的老板也是个妙人,知晓王冬初家的豆腐要下午送过来,愣是在下午又开了一锅,专门给王冬初家里做豆腐。
刚送来的豆腐新鲜还热乎着,油味儿和豆味儿混杂,黄嫩嫩的豆腐看着甚是喜人。
王冬初叫住来送豆腐的小伙子,是豆腐店老板的儿子:“陈皮,回去告诉你爹,明儿豆腐只要八十块。”
“好嘞,婶子。”陈皮笑道:“回去我就与爹说。”
这段时日,罗家每日来买豆腐,给自家也多了一份收入。
因此他爹每日下午都重新做一锅豆腐,就是为了保证豆腐新鲜。
送走陈皮后,王冬初让罗立新去洗羊肉和羊棒骨,“老二,你带着老三去地里拔两根萝卜回来,一会儿我们吃羊肉炖萝卜。”
王冬初看着罗立升:“夫子说了,读书要劳逸结合,老三你的脑子里一直想着读书背书也不成,也得让大脑歇一下,这样记知识才会更快更劳。”
又拉拔着王阳:“阳儿,小姑许久没有回娘家了,你来与我聊聊天。”
罗家三兄弟几个也没有怨言。
王阳来他家里是做客,万没有让客人做事的道理,陪自家娘聊聊天最好不过。
将人都遣了出去后,王阳和王冬初一个人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院子里聊天。
王阳凑的很近,声音压得很低,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小姑,我都打听清楚了,那冬姑家说的人家,会在二十八这日来提亲。”
王冬初很是无语地看着他,伸手把他的头撇直了些:“现在这里就只有我们,你说话大声点。”
那声音低的,她好悬没有听清楚。
王阳不好意思地咳了两声:“我这不是怕强表哥听见了么。”
又道:“那冬姑家有点本事,说的人家在县里开了一家酱油铺子,听说是祖传的手艺。
一家人靠着这一门手艺,在县里也买了小宅子,穿金戴银不说,还有三两个丫鬟婆子粗使。”
王冬初在心里感叹了声:“真是找了个好人家。”
这年头,能用上丫鬟婆子等下人的人家,那也算是小有资产了。
就好比王冬初的大哥王文林,自小跟着她爹读了书,会识字写字不说,算盘也打的好。
因此在镇上粮铺做账房先生,一年下来,也能拿个二十两银子。
一年的月钱有二十两银子,在穷苦百姓们的眼里,也算是镇上的有钱人。
奈何,家中要供养一个读书人,二十两银子只能说饿不死罢了。
想到这里,王冬初又问:“你大哥的亲事定了吧?”
“嗯,定了。”王阳道,“我爹托了关系,给大哥在书局找了个活儿计,一个月五百文的月钱。
王冬初道:“确实是一份好工。”
王阳哼了哼,有些不满:“那家一听大哥有了一份好工,这不就答应了,端的是一个见钱眼开。”
“话不能这么说,小姑我若是有一个闺女,那肯定也是想让她嫁一个有稳定收入的男子。”
王冬初敲了敲王阳的脑袋:“不是见钱眼开,是希望自家姑娘和未来姑爷过得好。
有一份固定来钱的活计,不管怎样,能养活家小才是主要。
你爹虽会挣钱,但是要养活一家老小,还要供你读书,那点子钱哪里够花?
再者说,你大哥那么大的人了,还读了那么几年的书,再不能啃老的。”
说话间,罗家三兄弟从外面过来,“娘,你们在聊什么呢?”
罗家宅子后头有一条小溪流经过,罗老头在世的时候,在那一段弄了几块平坦的大石块,罗家人平日里洗衣服洗菜都在那里。
罗家在后院开了个小门,洗东西很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