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秦朗这边,自那日参加完闻喜宴,便书信四封,来到驿站,把信寄往了平安镇,第一封是给沈县令的,在信中再次表达了当初的赠银之情;第二封是给平安书院三位夫子的,感激三位夫子对自己的教导之恩;第三封是给桑老头的,感谢他们家平日里对家母的关照之情;剩下的一封是给秦母的,报自己取得探花之喜。
当然,京城也会有信差前往平安镇报喜的,只是秦朗想亲自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也想快点把消息告知他们,这才写了信。
说到有信差前往考生的家乡报喜,那些只是状元,榜眼,探花才有的待遇,其他人,都是自己书信往家乡报喜的。
主要是有些考生的老家离京城太远了,交通又不方便,耗时耗力,皇帝觉得一甲之后的,没有必要花费力气,反正中举的考生,在吏部都记载了他们详细的信息,到时候考生所在的县衙,都会收到自己管辖的地方哪些人中举了的名单,也就是所谓的“通知书”。
只不过这份“通知书”上可能是一个人的,也可能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通知书”上的人越多,当地的县令就更高兴,这可都是自己的政绩啊。
当然,每位中举的考生,也将会在殿试结束后的十天到半个月不等的时间里,可以到吏部取得自己中举的单人“通知书”,这也是考生中举的象征。
秦朗继续在客栈住了十天,终于可以到吏部领取自己的“通知书”书了,还有就是对他的安排。
自上次闻喜宴圣上问他有何想法时,他的回答是想做一方父母官,守护一方百姓,圣上大赞他有心了。
看着对自己的安排,惊喜来得太快,居然把他派到平安镇当县令,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其实自他在闻喜宴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有些官员就高兴了,特别是自己家有人也中举了的。
想想也是,不说别的地方一个萝卜一个坑,京城更是。
现在这探花郎退出了京城的竞争,那自家孩子的机会不就更大了,自己再努力运作运作,可不就成了。
就在皇帝考虑把秦朗安排到何地的时候,吏部尚书就说道:“陛下,何不把探花郎安排到他的家乡当县令,现如今平安镇的沈县令,政绩也够了,也该升升了。”
说起来沈县令的政绩,还多亏了桑华提供的那些农具的加持,让他的政绩噌噌往上涨。
皇帝一听,也是,让吏部尚书给沈县令安排个合适的位置,给他升上去。
此时,沈县令升职的调令就已经在路上了。
秦朗拿到自己的“通知书”和任职文书,回到客栈,联系好马车后,准备第二天上路返程回乡。
——
唉,憋了好久,才憋出一章……
继续努力!
只是补更……可能……要……延后……了……
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