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宋

第356章 点将台和硬椅子

蹄声阵阵,滚滚西进。如鼓点般,为一首大合唱伴奏。

马背上,是一群纵情的歌者。歌声此起彼伏,默契地衔接。正是阿里骨离去时唱的那一首。

当然,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者。比如,不会说吐蕃话的王大卫,就只能随着曲调哼唱。算是,和声。

歌声高亢,扶摇直上,跃入云端。

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湖。此刻,既没有波光粼粼,也没有浊浪排空,只有平滑如镜的大冰盖。

西海还没解冻呢!

西海的东岸,相隔二里,是一座边长八里的正方形营盘。大营之中又分作数十小营。虽大小不一,却旗号鲜明,疏密有致。

只不过,大营的四周并没有修建寨墙。自然的,壕沟、拒马、鹿砦这类东西一样也见不着。

马队迅速靠近,在并无实体的“营门”前驻足,稍作盘桓,策马入营。

大营的正中有一片开阔地,是校场。校场正西,有一座夯土筑起的点将台。王大卫下马,登台,传令,击鼓。

八面巨鼓隆隆作响,发出全军集合的号令。

站在点将台上,王大卫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情绪。

娘的,老子最烦的就是领导讲话。如今,居然也要干起这种事儿啦!可是,有啥办法呢?顶多,我待会儿少说两句好了。

其实,从这个视角看过去,也挺有意思的。

就比如,谁先来?谁后到?

阿里骨说他们已经提前知道了,那这次序是不是就很能说明问题?没准儿,今天还会冒出俩刺儿头呢!

瞧,已经有先来的了。虽然,看上去乱哄哄的,但,能先来一步就很好嘛!就是,为什么站那么远?

王大卫眯起双眼,聚焦,远眺。

那个忙忙活活、跑来跑去的,好像是唐休吧!嘿!不愧是俺的“嫡系”部队,真给面子啊!

前营的呢?居然比不过后营。啧!啧!

王大卫正在心中揶揄,第一支前营的队伍出现了。他们排成一列纵队,小跑着从校场北部进入,在一个不远不近的地方,迅速转变成方阵。

这样啊!那比后营晚一点儿倒是完全可以理解。

随后,一支支队伍先后到来。皆以纵队入场,跑到预定位置,重新布成方阵。

王大卫数了数,居然有三十多个小方块儿。多多少,没数清。

因为,每个方块儿的大小都不一样,参差不齐的。

最大的一块儿正对点将台,主将是温溪心。而他右后方的方阵,边长大约只有他的一半儿。这么算的话,人数就只有四分之一了。

差这么多的吗?这是什么门道儿?阿里骨,你的用兵之法我真没见过啊!这三十多支队伍都由你亲自指挥?能忙得过来?“扁平化管理”这么早就有了?

好吧!以后再说。

前营战兵都来了。后营,嗯......看着,也快齐了。可以理解的,对不对?后营嘛!事情很杂的,除了打仗啥都得管,各有分工,平日散于各处,都不住一块儿。

鼓声越发急切,渐渐变成爆豆般作响。终于,在齐声一击后,戛然而止。

看来今天还真没有刺头儿,那就该我讲话啦!

“我是后营总管王大卫。”

能容纳六万多人的校场占地面积极大,就算帕瓦罗蒂来了远处的人也听不清。

不过,军中自有办法,那就是传令兵。皆以身材高大、耳聪且嗓音洪亮者充任,将王大卫的话语一层层传递过去。

志愿三军的情况略有不同,传令兵都是成对儿的。一个说汉语,另一个,翻译成吐蕃话,再喊出去。

“来的路上,我遇见了都总管阿里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