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之深渊之主

第167章 信仰之力!一语问天!

“……………”

这一次,白笙没有回答,似乎是墨昭的问题,同样是祂的问题一样。

对此,墨昭也是稍稍惊讶,但他也知道,白笙记忆并不完整,残缺了很多,不过如今知晓这些,他就已经很知足了。

“噗噗……”

就在此时,白笙突然想起来了什么一样,祂对着墨昭就匆促的喊道。

“你是说,我可以尝试凝聚信仰?”

“噗噗!”

得到准确回答,墨昭虽然不清楚信仰缘何而来,却也相信白笙。

灵魂状态下,墨昭双目紧闭,开始陷入深层意识,他按照白笙的要求,将自己最真实的念头释放出来,然后传荡出去。

穿过神雷之海,越过雷劫乌云,传入那中渊大陆之上,亿万星空之中,紧接着,不断的流荡,不断的飞跃。

直至,墨昭缓缓睁开了眼,他依靠白笙,已经将自身的一切达到极限,而那一缕念忘,也是在最后失去踪迹。

“看来,成功不了。”

虽然已经心有准备,但墨昭也是觉得有着辜负了白笙,他刚准备继续运转血力白炎之力以及诅咒之力进行强势镇压。

却突兀间,身躯猛然停顿住,下一刻,墨昭眼中的世界开始发生变化。

他仿佛感受到了呼唤,呐喊,以及强烈的思念。

来自,远方,遥远至极的地方。

那里是,地星!

墨昭的变化,白笙自然也感受到了,当即情绪欢快起来,因为祂赌对了,成功了。

“噗噗噗……噗噗噗!”

透过墨昭的眼睛,祂能够看到感知到,天地间,出现了一丝丝一缕缕本不该存在的光芒点点,虽然微不可察,虽然薄弱不已,可真实存在。

并且,它们还在不断的汇聚,直至集中在墨昭那白如雪色的骨骼上。

唰!唰!

此刻,灵魂状态下的墨昭,眼睛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点点的金光开始点缀,开始渲染,仿佛是要将祂给衬托,改造成无上的存在一般。

时间仅仅只过去了一分一秒,可在这期间,墨昭却感受到了,经历到了诸多。

那来自天地四方的呼唤声,叨唠声,祈祷声,恳求声,渴望声,呼喊声,思念声,等等等等。

如梦如幻,虽然只是一瞬即逝,可墨昭清楚的知道,那一切的声音真实存在,也都是来自地星,来自华国,来自那些为他所救,信仰他,尊敬他,崇拜他,想念他的华国子民。

当墨昭回过神来时,耳边传来白笙的关切问候,他仅仅是笑着摇头,然后看向那早已被无数信仰之力包裹住的身躯。

白如雪,身如金,色如玉。

无尘无血,无上无然,无神无魔。

信仰之力彻底遮盖住一切,即便是原本无法无天的神雷之力,在这一刻,如是遭受到成千上万,无穷无尽,前所未有的群殴一样。

彻底的没有了威风,彻底的被击溃,彻底的丧失了原本的信心,最后被血力吞噬,壮大自身。

“多谢。”

墨昭自然将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他没想到,居然会有那么多人在盼望着,守望着自己。

“神雷之力?尔敢倾力否!”

目光如炬,墨昭以灵魂之姿态,质问着那无尽的神雷之海。

只此一言,一语。

却充满了战意,充满了自信,充满了锋芒,如试问天。

轰!轰!轰!

滋啦滋啦——————滋啦!

此言一出,天道震颤,神雷轰顶,刹那间,无数的紫金神雷如同受到了刺激,开始不要命般的疯狂攻击着墨昭微薄如尘的身躯,势要将其化作灰烬!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地的回响
大地的回响
《大地的回响》这部诗集,是诗人毛江凡20多年诗歌创作的一次回望与阶段性总结;是对这个日新月异、辽阔壮丽的时代持续不断的全方位抒写;是对历史进程与社会进步的真诚歌咏;是对黎民苍生、世道人心的命运记叙与心灵观照;是对生命、人生、自然万象、世界万物的相对性思考与自省式表达。这部诗集经精心遴选,共选入诗人多年来创作的120多首诗歌。整部诗集共分为四辑,第一辑为“尘世帖”,第二辑为“四时书”,第三辑为“万物
毛江凡
诸天从墨阳琛开始
诸天从墨阳琛开始
来到雪鹰领主的世界,成为东伯雪鹰的舅舅墨阳琛,学习法术,领悟真意,突破神明,天赋绝顶,顺风顺水。唯一的麻烦就是要时刻担心未来的大腿会不会消失?“雪鹰实力提升有点慢啊!我还得帮帮他。”《莽荒纪》《星辰变》《飞剑问道》《盘龙》《吞噬星空》…………一个舅舅帮助外甥利人利己的伟大胸怀……
梦光华影
从前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故事,是我们每个人曾经都经历过的故事,值得我们用文字记录的美好故事。
从前有个故事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在名侦探世界的日常
再次醒来已经到了名侦探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法忘怀的人物,身为曾经的警校五人组之一,徘徊于几大组织之间,与名侦探的联手,当然也少不了点日常。
夜雨呀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