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进出不断,不过十几日的功夫,青州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
商人们迎来送往,渔民们仍旧打渔度日,小贩们照样天不亮便要起。
可要说有什么不同,那也着实不少。
一些大户人家悄无声息的消失了,或是被兵丁们带走,或是变卖家财出城投奔亲戚,遗留的屋子都变成了“学校”。
城边上孤寡老人住的木屋,兵丁们还管修缮,运来砖瓦木料,好修的几日就能收房,难修的也不过等个月余。
城中的孤儿被新官府带走,全在一处吃饭睡觉。
底层百姓看不见大户人家的“磨难”,只能看见和自己一样的人得了哪些好处,没打仗,没征丁,不必纳粮,不用送女儿去给兵爷糟蹋,本来已是千好万好。
可这些兵还帮他们修屋子,抬重物,挖沟渠。
甚至买他们的东西还给钱!好声好气地给钱哩!
“卖苦力的如今命好了!”小贩们聚在一处,“官府牵头,以前一天挣几个铜板?如今一日挣得嚼头都快比咱们还多了!”
“吓!不是快比咱多,早比咱多了!”
“一天到晚没闲的时候,我看那群大老爷掏钱的时候都想哭了。”
“怪不得说越富越抠?大老爷们挣那么多,以前给官爷的孝敬也不少,可一旦给咱穷苦人多拿几个子,就跟死了亲爹似的。”
“就该如此!以前那些牵头的就是自己肥肉,肉渣都不给卖苦力的留!倘若就和如今似的,扭成一股绳,能任大老爷们将价压得那样低?”
“你话说的好听,你以前要是牵头的,帮着压价你一月白得二两,你干不干?”
小贩们互看一眼,虽说自认不是黑心贼,可倘若啥都不做就白得二两——
好像、仿佛、可能良心也不是那么重要。
常人难以守住良心,这事还真是非要官府牵头不可。
“娘!”用红头绳系着两小辫的丫头挎着布包,远远地朝小贩聚集的地方跑来,她家境不好,衣裳几乎是补丁凑得,没一块完整的布料,但跑起来像只小鹿。
妇人忙站直了朝丫头跑来的方向走了两步。
“咋没回家?”妇人气道,“叫你少往这边来!”
“这边人多,拐子最爱你这样的小丫头!”
丫头抱住妇人的腰:“爹爹打渔去了,家里没人,女大人来家了,说过上几日让我去读书。”
旁边的小贩们凑上来:“呀,这是真要开那个学校?”
“这词真绕口,还不如叫私塾呢。”
“私塾是私的,这是官府办的,该叫公塾。”
“妹伢,女大人说没说束修给多少?”
丫头:“女大人说不要束修,只书本要钱。”
“……那得多少啊?听说一本书值一两金呢!”
“这谁给的起?”
丫头又说:“女大人说一本书要两块,还能两个合买一本。”
虽说还有许多人用着铜钱,但小贩们常和兵丁打交道,兵丁手里的铜钱有数,收新钱的时候也多,他们更知道新钱的两块是多少。
“还真是不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