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神修仙

第173章 奇特石门

天空乌云密布,闪电交织,犹如神怒之言。一道道雷光划破黑暗,瞬间将整个天地映照得亮若白昼,让人不由自主地惊颤。

地宫深处,置放悬棺的巨大石殿几乎支撑不住,岌岌可危。殿内残留的巨大石柱已经被撕裂,石墙上的壁画也被狂风吹得破碎,化为尘埃。一股股可怕的能量从地底涌出,将整个地宫笼罩其中,仿佛是一股无边的黑暗之力在徘徊,让人感到窒息。

地宫的地面龟裂成无数蜘蛛网状的裂纹,火山岩溶化成熔岩混合着无数的岩浆,滚烫的岩浆犹如火海一般,向四面八方蔓延。岩浆喷涌而出,形成巨大的喷泉,将地宫内的一切都吞噬殆尽。这些岩浆熔化了一切,连最坚硬的金属也不例外,如同融在了一片炼狱之中。

地宫中无数的洞穴坍塌,巨大的岩石碎裂成无数的碎片,犹如地壳的颤动。地宫内的一切都在颤抖,嘶吼声、呻吟声充斥着整个空间,仿佛是灵魂的哀嚎。地宫内的怪兽们发出恐怖的嘶鸣,其身躯随着地面的震动摇摇欲坠。它们惊恐地尖叫,眼中满是绝望,因为它们无法逃离这个被毁灭的地方。

地宫的天花板继续崩塌,碎石落下,犹如雨点般洒落。巨大的石块砸在地面上,掀起无数的尘埃,将地面覆盖得一片模糊。整个地宫仿佛在崩溃的边缘,随时都有可能坍塌,将一切都吞噬。

地宫末日的景象,让人感到毛骨悚然,仿佛置身于天地末日的恐怖之中。这种狂暴的破坏力、恐怖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地宫的力量之强大,也让人对地宫末日的到来心生畏惧。

赵无忘手拿罗盘,带领众人在地宫之中东躲西蹿,时而遭遇碎石的砸击,时而陷入烈焰之中。他们心急如焚,却又无法停下脚步,因为他们迫切地寻找着出口。

就在这关键时刻,赵无忘的罗盘指引着他们,引领着他们前行。带着一丝丝期待和希望,他们终于来到了一处宽敞的洞穴。那里,一个巨大的石门矗立在众人的面前,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这巨大的石门高达十丈有余,由一块块石头拼凑而成,每块石头都沉甸甸的,散发出厚重的气息。石门上布满了纹路,错综复杂,宛如一幅妙不可言的景象,仿佛承载着无尽的传说。

众人聚集在石门前,仔细观察着门上纹路的奇特之处。纹路间蕴含着一幅幅仙境般的景象,让人仿佛迷失在神奇的世界中。神鸟翱翔于天际,展翅飞翔;仙兽嬉戏于山谷之间,玩耍快乐;山川河流宛如画卷,青山绿水倒映在纹路之中;云雾弥漫,犹如仙境飘渺。

这些纹路栩栩如生,仿佛有生命一般,似乎能够穿越时空,带领人们进入另一个世界。众人凝神观察,不禁沉醉其中。

而在石门两侧,则镶嵌着两颗巨大的宝石。一颗宝石红如火焰,熊熊燃烧着烈火般的热情;另一颗宝石则蓝如海洋,湛蓝的色彩让人不禁沉浸其中。宝石散发出夺目的光芒,如同繁星闪耀,照亮着周围的一切,将整个洞穴映照得神秘而壮丽。

然而,石门却纹丝不动,仿佛根植于大地,不可撼动。与此同时,石门散发出一股强大的雷电之力,使剑士的手瞬间被电得发红发烫,痛苦不堪。

众人目睹此景,皆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这石门之力实在是太过强大,远超他们的想象。而剑士也只能无奈地收回手,痛苦中退后几步。

赵无忘走到石门前,凝神观察,他发现石门上刻有一个八卦,八卦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凹孔,他若有所思,忽然想起身上带着的木盒,他急忙取出木盒,打开木盒,将里面的玉石取出,放于凹孔之中。

奇迹般的,玉石竟与凹孔严丝合缝的吻合。镶嵌了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芒鞋晚虹,天老云枯
芒鞋晚虹,天老云枯
一任江花闲中孤独人,求真求臻烂漫山花里不羁不圣的剑客冷艳勾魂处旧时光里的寻雪碧水青山间卖茶的慎儿还有那座在星月下渐渐空白的星月楼
陈熙言
汉笔
汉笔
主角:周东在这星空的深处,有着不一样的世界.............................
汉笔
容定天下
容定天下
没有天下无敌,没有创世神通,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感悟生命真谛的过程。放下那些无聊的打打杀杀,从一个男孩成长的过程感受另一种玄幻。
木易非木
昆仑风雷剑
昆仑风雷剑
本书是作者寒江子,怀着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以极大的热情,完成的一部集武侠,玄幻,悬疑,言情,诙谐于一身的作品,作者塑造了王拓,秦淮三杰,霜满天,蔡珂,金花夫人,芈芍药等,这些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根据历史故事,演绎了这些英雄豪杰,为惩恶扬善,维护正义,与代表邪恶势力的剃刀门,展开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生死对决,本书作者用大量的篇幅,通过如家客栈,比武招亲,墓穴探宝,决战南京,逍遥岛大战等十个卷次,淋漓尽致的
寒江子
请天道赴死之问天卷
请天道赴死之问天卷
四海浩渺,九州广袤。灵脉福地星罗棋布,修仙流派数不胜数。四方仙宫、道楼、灵犀阁、菩提院并称四大修仙圣地。中小宗门大多依附于这四大修仙巨擘。天道无常,万物有法。仙凡亦有别。自先天神魔一族退出四海九州,人族先天修士不得干预凡间大势已是公认的天道法则。数万年来,凡人与修仙者彼此互不干涉。直到一个人的出现,仙凡有别的天道法则就此打破。他命格异常,出生之时,天生异象。有人说他是神魔之子之名,欲除之以消灾祸。
梁家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