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修竹叮嘱过掌柜,但凡要买荞荞丹药的人,皆须当场服用,等效果出来了再离开,以免有人讹诈。
当然,若一定要将丹药带回去吃,那就得签写保证书,保证已经验过药,也清楚丹药的效果。
保证书一式两份,以免有人将丹药拿回去之后仿制一颗外表一样的退回来。荞荞的丹药一经售出,只要出了平安堂的门,那便不退不换。
这样能把许多想浑水摸鱼的人挡在门外。
荞荞的丹药,就效果来说很便宜,但那价钱还是令好多人望而生畏的。
所以,元修竹也叮嘱过掌柜,仔细观察来平安堂的客人,当真是家中贫苦又患有急症的,丹药可以适当降价卖出。
毕竟荞荞的初衷是用她做的药治好更多的人,元修竹不会把平安堂打造成唯利是图的模样。
平安堂新开张,今明两日看病都不收钱,只需支付药钱,所有才会有有那么多人排队。
两位老大夫忙得不可开交,荞荞、玉笙和牧颖颖围观了一会儿之后,决定他们也来帮忙。
当然了,主要是荞荞看病,玉笙和牧颖颖帮忙吆喝。
三个孩子搬来桌椅摆在旁边,荞荞坐在小桌后面,小身板挺直,坐得端端正正,努力端出大夫的范儿。
玉笙和牧颖颖则去告诉那些排队的人,荞荞这边也可以瞧病。
许多昨日见识过荞荞本事的读书人或他们的家人,听说之后便都转移到荞荞这边来,渐渐的,荞荞的小桌前也排起了长龙。
三个孩子端桌椅板凳的时候是比照他们的小身板端的,所以病人坐在板凳上基本都得蜷缩着手脚,跟个大龄儿童似的。
荞荞给第一个病人诊治完之后,她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她诊出病症来了,也知道用什么丹药,可是,她不会开普通的药方子啊。
荞荞抬手摸了摸后脑勺,看着坐对面的病人,“老伯,你的咳疾一颗止咳丹就能治好。”
从坐下就时不时咳嗽的老伯疑惑道:“这止咳丹是何物?”
“就是药呀。”荞荞转头看向玉笙,“玉笙,你拿一颗止咳丹来给老伯看看。”
“好。”玉笙跑到旁边拿了个装着止咳丹的盒子过来,举起来给老伯看,“这就是止咳丹。”
老伯看了几眼,又问,“这药多少钱一颗?”
“一两银子一颗。”荞荞伸出一根短乎乎的手指头。
老伯惊讶瞪眼,“一颗药你要卖我一两银子,你这是黑店还是抢钱呢?一两银子都够我喝十副药了。我不在你这里看,我去别处看,一两银子的药我受用不起。”
“老伯,你的咳疾已久,已经病入肺腑,如果再用普通汤药拖下去会有碍寿数哒。”荞荞想要挽留自己在平安堂的第一个病人,一句句说的都是实诚话。
一听会有碍寿数,老伯脚步顿了一下,可是一两银子一颗药,他确实付不起。
他朝荞荞摆摆手,想重新去旁边的队伍排队。谁知,突然有个声音从后面传过来,“一两银子我帮这位老伯出了。”
众人闻声看去,却发现是个穿着蓝色单薄衣衫的少年郎,正是许久未见的杨学义。
冬日的天儿,他也不嫌冷,不仅穿着春衫还手持一把折扇呼呼扇风,周围的人都离他远远儿的,看他的眼神跟看神经病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