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烽火燃血

第124章 风雨欲来

11月4日,天气有些阴沉,似乎随时会降下大雨。

乌黑的云彩笼罩在头顶,人的心情也不由自主的变得压抑烦躁。

67军军长吴静山中将站在院子里观察了一会儿天色,他嗅到了空气中的紧张和不安,然后皱着眉头返回指挥部,站在作战地图前深思。

参谋长吴桐岗少将已经从松江返回青浦了。

从吴桐岗少将的汇报中得知,整个模范旅已经完全动员起来了,部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时刻准备奔赴战场。

在模范旅旅长莫凡少将的推测中,日本人若要登陆金山卫和浦东,这两天的水文条件是最好的。

初一和初二的时候海岸线一片宁静,最后的登陆窗口在明天和后天。

错过这个时间便会丧失最佳的登陆时机。

天色阴沉晦暗,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之象。

由于模范旅的紧张动作,吴静山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这两天吃不好也睡不好,心中总是绷着一根弦,甚至隐隐有一些不踏实的感觉,使得他的心情颇为烦躁,很多时候不得不用长久的踱步来疏解。

吴桐岗参谋长给军长端来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水,然后看着作战地图说道:

“我们现在没有充足的兵力分散防守整条海岸线,因此也无所谓反登陆作战。

莫旅长的作战计划是将日本人引入他们提前准备好的预设战场,出其不意的打击日军的登陆部队,争取歼灭其一部,挫敌锋芒。

首战获胜之后则是依托松江、金山、亭林三个县城,不断阻击日军的登陆部队,将对方困在河网和沼泽中。

战略目的是迟滞日军行动,给战区长官部和南京军事委员会决策争取时间。

如果天气条件允许,模范旅希望我军与他们相互配合,主动对日军进行攻击。

将松江和金山一带变成第二个淞沪战场,无论小鬼子来多少人,都让其不得寸进。”

之所以特别强调天气条件,是因为在淞沪战场上日本人牢牢掌控着制空权。

莫凡没有将部队放在第一线反登陆作战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独立旅只有八千兵员,如果全部在海岸线布防,那么势必会导致兵力分散。

海岸附近是日军飞机和舰炮作战的主场,独立旅根本没有资本拿人命硬扛鬼子舰炮和飞机的狂轰滥炸。

大多数弟兄才刚刚进入军队一个月,虽然莫凡用高强度打军事训练让他们具备了一点强军的影子,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部队一上战场就要顶着日军的飞机和舰炮作战,那么军心士气很快就会崩溃。

吴静山清楚莫凡的良苦用心,当下微微颔首,道:

“我军部队也提前做好准备吧,若小鬼子真的敢来,上峰肯定会命令我军出击。

这或许会是我东北军雪耻的一战。”

。。。

松江。

老百姓已经全部撤走了,偌大的县城里颇有些空落落的。

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李直夫县长被逼无奈之下只得派政府工作人员向老百姓讲述了日本军人在华北和东北的血腥屠杀事件。

当听说日军经常屠村屠城,无论男女老幼,皆无一幸免之后,松江和金山两县的老百姓这才有所畏惧,不情不愿地离开家乡。

三位县长穿过空旷的大街,登上了松江古城墙,他们的神态颇有些萧索和落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回到明末闯天下
回到明末闯天下
明末乱起,人命如草芥,重生在这个时代,满腔热血逆天改命,搞发展,争天下!让遗憾不再,让国家富强,人民安康。
今晚去你家
三塘村的风流往事
三塘村的风流往事
世代受仙女庇佑的三塘村,同时受三汪水塘的滋养,村民厚道、淳朴、勤谨,村子表面看去平静祥和,实则暗流涌动,不乏好吃懒做、自私偷盗、淫邪风流、肮脏勾当。利益引发的摩擦从无断绝,房系斗争、族系争斗、村系斗争不断升级。村子历经各种灾难,在斗争中发生改变,在改革中历经阵痛,在蓬勃中根脉被砍,在发展中逆向衰败,仿佛失去仙女庇佑。男主刘熙风执拗,一度为求食搬离村子,在万劫不复的境地中坚韧不拔,抓住微弱生机获得重
九天玄珍
亮剑:我只打硬仗
亮剑:我只打硬仗
++++...讲武堂出生的袁飞从李云龙的副团长成为新一团一把手,经过半年发展成为分区司令,活跃于太行与太岳交界处。本文秉承优势兵力学说,基本是集中数倍兵力优势打歼灭战。...李云龙:你去看看老袁那个团,敢搞两个炮营,旅长还不去打劫。程瞎子:每次都被安排在袁飞旁边,真晦气。旅长:袁飞是我手下最可靠的,发财了第一个记得劳资。丁伟:论战略,我不服袁飞,但论微操,我不如也。袁飞:一营二连1号3号重机枪阵地
澜沧公子
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
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
我一个说书人,只是想混点茶钱,你却跟我说,听我说书的人是朱元璋?!还称呼我为大能先生?一不小心成了皇室之师,面对此等荣耀,咳咳...稍微接受一下,也未尝不可!我给老朱说教育,说科学,说工业,虽然老朱不懂,但我提出的方针能强国啊。我打造全新大明,成就世界之珠。
和哥哥
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
大明太子:最强幕后黑手
穿越第一太子朱标,却发现身上带着一个奇怪的金手指。难道孤不是唯一的穿越者?行吧,孤就隐藏在幕后,让那些穿越者给孤打工。于是,大家就有了一个共同目标:日月所照,皆为大明!
那片江湖大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