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进入四月之后就彻底地热闹了起来,草长莺飞四月天,路边的树木从细嫩的绿芽渐渐长成粗壮的枝叶,坊里古树下那些阿翁阿奶们也就越来越多了。
整个冬日都是蜗居在家里,此时的人们都开始纷纷走出家门,这些帝都的百姓和其他地方的很不一样,他们极少会有大规模的春耕,所以相对于农家而言就清闲许多。
安檀音三月几乎是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到处摘野菜野笋,乐此不疲仿佛是要跟家里的小蜜蜂媲美谁更勤快一样。
这会见莫婶子来家里有些不自在的样子,安檀音有些好奇地直接问:“婶子,怎么了?”
莫婶子轻咳了一声道:“这不是之前咱们买豆芽嘛,这一下子歇了下来还有些不自在呢。”
“哦,但婶子啊,这会儿豆芽的价格已经降了下来,我感觉利润也没有之前高了。”安檀音轻声提醒道。
“是这个道理,只是我这不想着三儿也快成亲了吗,哎,咱们这种人家啊,除了跑商卖货也没有其他出路。”莫婶子有些感慨了起来。
安檀音轻轻的握住了莫婶子的手,笑着道:“婶子的想法我懂,但我家的情况婶子也是知道的,这豆芽啊我肯定是要等着下半年了。”
莫婶子点了点头,还朝着安檀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她也觉得自己这跑来难为人了,毕竟早就说好了事情。
“没事,是婶子没想清楚,我这段时间没事在家里想啊,等你阿叔回来好好商量一下,若是摆个小摊子啊,就让你阿叔别跑商了,卖点什么都好。”莫婶子大概也是被安家的事情影响到了,对莫家阿叔在外很是担心。
安檀音很是赞同:“也好,其实若是有个手艺去支个摊位也是极好,至少早出晚归的比较安全。”
“谁说不是呢!”
莫婶子也是明白人,见安檀音拒绝了豆芽的事情就也没有继续纠缠在这上了,而是继续同安檀音拉了会儿家常话。
待莫婶子走了之后,安檀音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这真的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莫家虽是男丁多,在永和坊几乎是别人都不敢惹的,但也就是因为男丁多,这些小子挨个成亲安家立业地就花费了莫婶莫叔不少的心思。
像是莫家安家,乃至于永和坊的绝大部分人家,其实家里儿孙都没有什么出路可言,就只能是父亲跑商儿子就跟着跑商,父亲杀猪儿子也跟着杀猪。
读书人家就时代出读书人,这些商贾小户就一直是商贾小户,农人田舍郎那也世代如此。
如今虽是有科举,但此时科举依旧是在门阀贵族手里,这并不真的算是老百姓上升的一条路。
直白了说此时的阶级几乎是固化了,想要突破自己本来的阶级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也就是因为如此安檀音来这里之后从没想过去做什么大事业,她且就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然后当历史的旁观者。
毕竟阿序连科举入仕的资格都没有啊,安檀音觉得自己即便是有一腔热血,也无处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