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与陆贾、叔孙通等人一样,贾谊并不是一个狭隘封闭的儒家学者。
贾谊讲究学以致用,除了儒家,还对其他学派广泛涉猎。为了解决汉朝中央政权与各地诸侯王之间的矛盾,贾谊学习并吸收了法家的权势法制思想。
在贾谊看来,施仁义是要分对象的。施仁义的对象主要是对民众而言,对拥有强大势实力的诸侯王并不适用。
宋襄公:一个仁义还能有两种写法?
孔乙己:不好说,茴香豆的“茴”字都有好几种写法呢!
陈余:胡说八道!仁义道德再怎么写都是一个样。
汉高祖:讲道德可以,但是道德不能当饭吃!
陈余:谬论!
苻坚:谁说不是呢?
叔孙通:无论什么学派,都应当学以致用。
陈玉:贾谊认为,诸侯王随时有可能反叛中央,朝廷单靠仁义是不能管理好诸侯王的,还必须依靠法制。
贾谊说过——仁义恩厚,是君主的芒刃。权势法制,此乃君主的利器。当时的汉朝局势已定、皇权已经得到巩固。
于是,君主以仁义来宽待百姓,因而仁德广布天下。而诸侯王与民众极其不同,手握一地兵权、财权、行政权,随时可能和中央争夺管理权,必须对他们严加管理。单纯的对他们施行仁德,只会自废武功。
贾谊还作了《道德说》,从汉朝初期非常流行的《老子》学说中寻求理论支持,想要为儒家的道德理论找到一个宏观的基础。
贾谊的这种做法,其实是继承了汉代儒家学派自陆贾以来自觉吸收其他流派思想从而充实儒家思想体系的做法。
淳于越:继承个毛线,不过就是数典忘祖。
李斯:腐儒!封闭僵化,只会是死路一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