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不仅解决了之前的烦恼,还给祖宗扩大了庙宇,此乃孝子贤孙该做的。
孝惠帝:先生大才!
陈玉:孝惠帝照办了,新庙建成后被叫做“原庙”。之后,汉朝后世帝王屡屡修建多座“原庙”,就是起源于孝惠帝和叔孙通。
司马光:叔孙通贼子,不说人话,不干人事!
叔孙通:你不懂!
司马光:你不就是教君王文饰过非吗?
叔孙通:君王的威武、尊严非同小可。
司马光:文饰过非,恶果极大!
叔孙通:这回遮过了,下回帝王也能吸取教训的。
司马光:也可能会养成有错不改的习惯。
叔孙通:照你这么说,即便改了,有的人依然会再犯。
司马光:强词夺理。无耻!
陈玉:可见,司马光认为叔孙通不干人事,这是在教帝王文饰过非。这话有一定道理,错就是错了,改了不仅不会有损尊严、地位,反倒能给人以虚怀若谷的形象。
只能说,人无完人,叔孙通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任何人都一样。
有一次,孝惠帝出宫春游,叔孙通随行。
孝惠帝:春天的景色果然不错!
叔孙通:可惜先帝看不到了。
孝惠帝:是啊!唉,可惜父皇早逝!
叔孙通:陛下勿忧。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请祖先在春天尝鲜的习俗。现在樱桃熟了,您可以带一些回去祭祀宗庙。
孝惠帝:先生所言极是!
陈玉:之后,汉朝又增加了采集鲜果祭祀祖宗的习俗。
可见,好的习俗可以引人向善,让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叔孙通办的几件事,都起到了这方面的积极作用。
后世对叔孙通褒贬不一,刚才说的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就对他劝孝惠帝建新庙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是在教君主文饰过非。司马光还认为叔孙通修订礼仪只是满足了一时需求,导致古礼失传,罪无可恕。
而比叔孙通晚生几十年的西汉的史学大佬司马迁则是认为叔孙通能与时俱进,为了大义不限制于小节,称赞他为汉家儒宗。
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能说叔孙通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当条件不具备时,他会委曲求全。当有了一丝可能之后,他又会竭力去争取,努力实现儒家主张和心中抱负,努力让情况变得更好。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可敬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