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风云录

第11章 很像帮派老大的李自成

而当初,李自成在吞并其他起义军时,对曾经的战友罗汝才、贺一龙、袁时中、蔺养成背后下手,吃相难看,手段恶劣。起义军中也有不少人对他存有异心。

北京城周边,还有三支武装力量没有投降,正在观望。

分别是守居庸关的总兵唐通,手下二万四千兵;守山海关的总兵高第,手下一万多兵;守宁远城的总兵吴三桂,手下三万多兵。

在西南,张献忠拥兵自立,割据四川。

在南方,各地大夏官兵近百万,还有不少地主私人武装力量待时而动。

在辽东,大清帝国虎视眈眈,多尔衮正在厉兵秣马。

京城里,三千多大夏旧官员和地主、富商们对李自成是又惧又恨。

经济方面,百业待业。经过多年战乱,加上瘟疫和逃亡,人口非常萧条。实际上,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乱和瘟疫,就会让海外华侨增长不少。

耕地大面积抛荒,无主之田到处都是,种都种不完,水利设施年久待修。

随着起义军实施均田政策,无地的农民已经得到土地。原先社会最尖锐的矛盾——土地兼并过度造成的阶级矛盾已经缓和,而民族矛盾正在上升。

天下人都希望经济能够恢复,社会秩序能够重新建立。那么,安定人心、恢复生产、防御外敌、建立秩序成为李自成集团当前的急务。

但是,李自成连着出现几个重大失误。

第一,仍然继续实施追赃助饷的政策。实际上,李自成入京后,获取了大量财富,如海量的皇庄,勋戚、太监们名下的土地,如京都多年积蓄的粮草。

其中,李自成光是从皇宫中搜刮出来的就有三千七百万两白银,一百五十万两黄金。不少史料都记载了李自成在皇宫中搜刮出大量财富,只不过所记数字各不相同。

《甲申纪事》记载,“银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两”。

《二素纪事》记载,“括内库银九千几百万,金半之”。

《甲申核真略》记载,“贼入内,括各库银共三千七百万,金若干万”。

《夏季北略》记裁,“搜出内帑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

一锭银子最小的有一两重,大的有二十两。由于每人所记各不同,便按最低者算。

这些巨额财富完全可以维持李自成大军的开支很长时间。然而,李自成不但又血洗了朱家宗室、勋戚,没收他们所有财产,还要继续打击官员和地主。

特别是对京城里的三千多官员实施追赃助饷政策。按照官员品级大小,李自成规定了每一类官员缴纳白银的数量。

“言卿相所有,非盗上则剥下,皆赃也。”

李自成集团认为,三千官员的家财都是贪污腐败所得。这也不客观。一些冷衙门的官员其实过的也很清贫。

还有一些官员,本就是世家子弟。如大学士李建泰他在考进士之前,本来就是大地主,说其家财全是贪污腐败所得,怕是说不过去。

当然,重点不是官员的收入来源合不合法,重点是这三千多官员该不该打击的问题。实际上,这些大夏旧官应该成为极力拉拢的对象。

因为,李自成集团里大多都是武将,读书人不多,没几个懂得如何治理国家。

“马上得天上,安能马上治之?”

正是百废待兴之时,这三千多官员无论如何应该全用起来啊。若再有贪腐,出现一起处理一起,何必纠结于前朝那些破事。

结果,李自成集团使用刑具,拷打官员,逼迫他们交出家产。

李自成对这些前朝官员抱有很浓的敌对态度,规定三品以上皆不用,只收录了一小部分官员。大多官员心生怨气,开始选择不和李自成合作,散布不利新政权的谣言。

直到四月初八,李自成才醒悟过来,在京城停止追赃助饷的政策。但是,伤害已经造成了。李自成失去了有行政经验,并可以为他所用的现成的官员。

在入京之后,李自成集团治理天下,还是以武将为主,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没有行政经验。

第二,没有为新政权的合法化做出合理解释。在新旧政权交替之际,后来者一定要为自己的上台,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

编也编出来一个故事来。言顺则名正、事成。比如周代商,就说得就很漂亮。

大家快来看啊,那商纣王多坏。比干那么好的忠臣,却被挖出心脏来。大家说,像商纣王这种暴君是不是应该讨伐他。至于比干是不是真的被挖心,那谁真的知道呢,或许吧。

又比如汉代秦。舆论纷纷指出,那是因为秦始皇暴政,又焚书坑儒,是个坏蛋,所以必须撸他。天下老百姓大多不识字,他们哪里知道是不是真的。

反正只要一直说下去,就算是谎言,大家听多了,自然就都信了。

当然,也有个别情况,实在是很难编下去,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的上位。当时,他手下的谋士实在愁死了,用力揪着胡子,头疼不已。太祖这事太难圆了。

赵匡胤是趁着柴荣的突然离世,去抢了人家寡妇孤儿的皇位坐的。你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怎么去和天下人解释皇位的合理性。

最后还是硬编出一个黄袍加身的剧本。

哎呀,我们宋太祖真的不是想当皇帝的。只是那天喝醉了。结果,下面人硬是把黄袍给太祖穿,逼着他称帝。

最后,宋太祖实在没有办法,为了拯救这个世界,只好接受柴宗训的禅让。基本上,黄袍加身的典故一出来,勉强可以堵住悠悠众口了。

再来看看李自成怎么做的,他的政治意图一直就很模糊。比如,宁武关之战受挫后,李自成就滋生了撤军的想法,想偏安一隅。

又如,大军兵临北京城时,三大营都投降了,且没有一路兵马勤王,李自成居然还要和朱由检谈判十多天。

都这时候了还谈个毛线,不入主北京,难道留着朱由检过年吗?

但他最大的败笔是,公开评价朱由检,“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李自成说朱由检不是昏暗之君,那反过来不就说你自己是贼吗。

自古以来,造反这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这世上人人都可以为朱由检洗白,唯独李自成洗不得。

对于朱由检,辽东的大清帝国肯定是要为他洗白的。因为,大清帝国现在的对手是李自成,把朱由检洗得越白,就显得李自成越黑。

同理,南方的原帝国势力会更加卖力地洗朱由检。因为,李自成的还在坚持打击官员和地主。南方这些军阀虽然不会为朱家卖命,但肯定视李自成为死敌。

此时,他们正在大声唾骂李自成,同时为先帝朱由检的去世大哭。虽然都是干嚎,没有眼泪,但声音都是特别的高亢激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永嘉十二年,苏州府大水,房屋倒塌无数,良田被淹无算,数万百姓衣食无着,成为流民。李想穿越过来,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丐帮弟子,就在他感叹着老天或者系统不公的时候,却被一阵吵杂声惊醒。只见几名彪悍的汉子忽然闯了进来,为首的却是一名体型壮硕,膀大腰圆的少女。少女手提两只硕大的铜锤,至少五六十斤,这彪悍模样,后世的举重运动员,都没法比,这么猛的妹子可真是......没见过。少女环顾一圈,最后看到了李想,脸上露
佐蓝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本书融合科举+感情+朝堂+官斗+战争等各种元素)赵琳,本是华夏最为年轻的古文学教授。穿越后,成为了大周一个享有“文曲星”“神童”人设的少年童生。却被提学大宗师,断定为“为人轻浮,终生无成”。面对人设的即将崩塌,他凭借着两世的超凡智商、才华,一举拿下院试案首。乡试中,更是一举夺魁,成为解元,夺得“中原第一才子”的名号。他鸿运滔天,救下的乞丐是书画诗词四绝的江南第一才子。大周魏王、未来的储君、皇帝,
林桐
站奴
站奴
难不成是因为前世随意断更,竟遭老天恶意穿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主角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更可气的是现在自己的身份竟然是一名奴隶。前身跟随着同样的三蕃俘虏来到了这被认为是苦寒之地的东北,被发配作了一名可怜的站奴。此时他发现驿站内只有一人看守……于是他决定反抗!“毋宁死,不为奴!”(本书别名:我在东北建八旗)
晓晓松松
大明小相爷
大明小相爷
江湖,庙堂,人心叵测;我苏景将以武证道,玩转大明风云,任由那宁王鬼卫、血士,从中作梗,我都将以一己之力将其斩尽。世人当我是京城第一纨绔,可在这波诡云谲的朝廷之中,我置身为棋、甘心做臣,用自己的手段,挽这大明之乱,成为这大明第一相爷!
锁星光
飘飞的残叶
飘飞的残叶
明末,川西战乱,幸存百姓集体迁徙。他们几经波折,流落深山,像残叶一样,有的落地生根,有的枯萎凋零,有的朽烂成渣……《飘飞的残叶》主要是收录川西方言,并以川西方言形式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进行具体描写,传播正能量: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
右岸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