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整个故事,概括起来就是几句话,周武王死了,周成王年幼,于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摄政,周公旦的哥哥管叔鲜与弟弟蔡叔度扶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起兵叛乱,周公旦杀掉武庚跟管叔鲜,流放了蔡叔度,但是大儒讲起来,自然详细明白。这个剧情太熟悉了,因为当朝就有一位周公,并且朝野已经有了管蔡流言。
韦贤继续讲道,“棠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故誉为兄弟,子夏《诗》序曰,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棠棣》焉。王者以兄弟至亲,宜加恩惠,所以时宴而乐之。兄弟者,共父之亲。推而广之,同姓宗族皆是也,远及九族宗亲,非独燕同怀兄弟也。”
“什么意思呢,春秋谷梁派老祖宗子夏在棠棣这首诗之前,写了序文,这首诗是周公在宴请自己的兄弟们时,因为闵伤哥哥被杀,弟弟被流放,所以就写了这首诗,为什么宴请,因为下最亲的就是兄弟了,作为王者来,应该多施加恩惠,就是多请弟兄们喝喝酒,吃吃饭啊,多送弟兄们一些东西啊,,那什么是兄弟呢,就是一个父亲的,就是兄弟,但是子夏又了,这个解释有点狭隘,如果是推而广之的话,一个老祖宗的都是兄弟,再往远处讲,九族宗亲都是兄弟,并不是同父同母的才是兄弟。”
“所以作此燕兄弟之诗者,周公闵伤管叔、蔡叔失兄弟相承顺之道,不能和睦,以乱王室,至於被诛,使己兄弟之恩疏,恐下见在上既然皆疏兄弟,故作此《常棣》之诗,言兄弟不可不亲,以敦下之俗焉。左传曰:周之有懿德也,莫如兄弟,又曰,犹惧有所侮,亦是周公作也。”
“周公虽然闵伤自己的兄弟们之间不和睦,哥哥弟弟祸乱王室,以致于被杀,但是害怕下人看到上位者兄弟们之间相互疏离以至于兵戎相见,再争相效仿,所以作了《棠棣》这首诗,明兄弟相亲的道理,以促进下百姓兄弟相亲。左传上,周人最大的美德,就是兄弟相亲,在管蔡这件事情是,周公很后悔,时常恐惧,这些都是周公过的。”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宗正刘德心,有这些话就成了,你也别再讲下去了,要是你正儿八经的解释起来,估计三三夜都完不了事,所以他诚心诚意的道,“夫子言论,感人至深,使德醍醐灌顶,此言必铭记在心。下至亲,莫如兄弟。现在德就有一事要禀明圣上,听了夫子的高论,使德有了计较。”
其实昭帝也听的有些够了,虽然今韦贤讲的比平日要深一些,也慢一些,但是这些枯燥的言论,自己早已经听过一遍了,还是自己的这个皇兄有眼力劲,及时打断了韦贤的话,于是他也及时接口道,“奥,皇兄有何事,来听听。”韦贤有些失望,他还没有找到切入口,就被宗正刘德给打断了,于是略带失望的道,“圣上与宗正议事,微臣先告退。”
刘德却得,“此事正与夫子讲授有莫大关系,请圣上允许韦夫子参与议事。”昭帝来了兴致,正好霍光,桑弘羊这些人不在,那这个议事才是自己能够参与并拍板的真正议事,于是他道,“既然皇兄如此,那夫子就留下来一起听听。”
于是刘德继续道,“鲁安王刘光,向臣禀告了一件事情,因此臣来向圣上请示。”刘德并没有拿出来鲁安王的奏章,他在来之前的深思熟虑的谋划,就是将这个事情变一变,改动了一下法。
刘德将整个过程叙述了一遍,接着道,“双喜字的四只灯笼确实是祥瑞,这显示了我朝政治清明,百姓孝感地,祥瑞在先帝朝时多次出现,如今我朝又出现,是西王母娘娘对圣上的嘉奖,体现在百姓身上,臣为圣上祝贺,史皇孙刘病已得仙人所授,又制作出灯笼,刘病已是皇室宗亲,乃是西王母娘娘假我皇室宗亲之手,惠及下百姓。”
“下至亲,莫如兄弟,鲁安王刘光为人,臣还是知道的,除了悭吝以外,其他方面还是没什么问题的,生活简朴,平易近人,更没什么野心,所以绝不会有僭越之心,更不会有僭越之举。史皇孙刘病已能制作灯笼,,为下百姓做好事,定也是西王母娘娘的意思,定也是西王母娘娘助圣上为百姓谋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