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之败是魏国多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空前败仗,这样的结果不仅让魏国和吴国大为震动,就连远在西川的蜀汉政权,也为这样的消息感到震惊。
而此时的蜀国庙堂也正面临着波谲云诡的政治格局。
先前在大将军费祎的支持之下,姜维屡次出兵攻打曹魏的雍州边境,虽然偶有小胜,且对招揽边境羌胡势力做出了贡献,但在北伐大计的问题之上去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始终为郭淮、陈泰所阻。
随着历次交战所获颇少,先前坚定秉承诸葛亮和蒋琬遗志的费祎,思想开始渐渐发生转变,他认为蜀国如今的国力已经不能和诸葛亮在世的时候相比,若是常年继续对曹魏发起征战有没有实际『性』的战果,恐怕对蜀国的朝局民生都没有好处。于是费祎的心态开始慢慢趋向于保守,他希望能够见大批的兵源粮饷资金投入到国内民生治理的方面。
但这一想法却和一向主张举兵伐魏的姜维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姜维在听完了费祎的想法之后当即表示强烈的反对:
“此举万万不可!大将军也曾追随于丞相和大司马多年,现在主掌一国之军政,若是您都放弃了丞相的北伐大计,那又有谁能够完成他们的心愿呢?那时我们又有何颜面去见诸葛丞相?”
费祎在之前也曾想过姜维会对自己的这个想法有所抵触,但他没想到的是姜维的反应会如此之大,这让费祎在众人面前很难下得来台,恼怒之下当即训斥姜维说:
“放肆!你竟敢如此和我说话,难道忘却了你我谁才是大将军了吗?”
意识到自己情绪太过激动的姜维,马上恢复冷静拱手向费祎致歉:
“末将一时情急,言语冒犯了大将军,还望大将军能够恕罪。”
考虑到姜维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及在军中的地位,费祎并没有过多与之计较,转而又将话题引导了蜀国未来数十年国策的问题上:
“自丞相北伐以来已有二十余载,连年征战看似我们与曹魏互有胜负,但国力大为消耗也是不争的事实,依我之见北伐之事不妨暂且搁置吧,我们应当趁着曹魏和东吴互相攻伐之际获得喘息之机,增强我蜀国国力,方可再提北伐中原。”
姜维拱手苦劝费祎:
“大将军,据线报,司马昭统帅的魏军在东兴遭到了诸葛恪的迎头痛击,如今正是曹魏内部发生动『乱』、而我们趁势北伐的大好时机,大将军应当下令即刻出兵雍州,就算不能如愿攻下长安,也定能有所斩获!”
然而费祎却对姜维的提议根本不感兴趣,在他看来无论是诸葛亮也好,蒋琬也罢,生前做主持的北伐战争之中有好几次打着“趁虚而入”的旗号,然而最终的结果却都是无功而返,更何况如今坐镇雍州的除了老将郭淮之外,还有十分棘手的陈泰,想要取得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姜维的提议根本不值得采纳。
沉思再三后,费祎对姜维说:
“伯约,这些年你为了实现丞相的北伐遗志,常年领军在外甚是辛苦,我看你还是留在成都好生修养一段时间吧,前线暂时交给张翼将军负责,至于北伐之事等你身体恢复了之后我们再谈。”
“可是”
正当姜维想要试图再作努力之时,门外突然跑来的侍女打断了姜维的话:
“启禀卫将军,我家夫人有急事请您过府一叙。”
这名侍女姜维并不陌生,因为他时常出入诸葛亮家中,对府内的各『色』人等都很熟悉,而这名侍女的出现也打断了姜维和费祎之间的紧张氛围。
对此姜维心领神会,而费祎也正好找到了避免和姜维发生进一步冲突的借口,于是便对姜维说:
“伯约,既然黄夫人有要事找你,你就赶快过去吧。”
在刚刚走出大将军府后,姜维感觉自己的双腿变得很沉重,因为他发现费祎北伐的信念已经不再那么坚定了,接下来他的路会很难走。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叹了口气。
“再这样下去的话,你和大将军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张的”
姜维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年约二十五六岁的男子正笑容可掬的朝着自己走过来:
“我看你以后还要略加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行”
站在姜维面前的,正是黄月英和诸葛亮所生的唯一儿子:
诸葛瞻。
未等姜维有所反应,诸葛瞻便对着姜维身旁的侍女轻轻挥了挥手,侍女便恭恭敬敬的退下了:
“遵命,老爷”
这时姜维才明白,真正派遣侍女叫出自己的人并非是黄月英,而是站在自己面前的诸葛瞻,对于他的这一番好意,姜维自然是感激在心:
“的确,若非有你的话,恐怕今天我会和大将军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