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从电影院出来,王志浩的内心毫无波动,毕竟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虽然剧情上有差异,但是内核大都是:
矫情,各种作,作到最后,啊,我好后悔。
说来可惜的是,这一点不管是前世,还是这一辈子,绝大多数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都是这样。
一道再怎么惊艳的菜,吃上太多次,都会觉得不那么好吃,跟别提这道菜本就口味猎奇。
看的次数多了,王志浩也就对这类电影免疫了,以至于看完电影后,连吐槽的冲动都没有。
但是沐雪就没有王志浩那百毒不侵的抵抗力。
牵着王志浩的手,跟王志浩抱怨着,“唉,怎么最近几年的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都是这样啊。”
王志浩没想好怎么接话,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吐槽了一句,要是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不这么拍,它就不叫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了。
毕竟这类型的电影,大多数实质都是青春伤痛文学,对准的就是青春期到青年期这个年龄段的观众。
强行感动,强行共鸣,以悲伤为切入点,就像是一剂辛辣的猛料,猛烈地刺激观众的感知。
就像是有些苍蝇馆子,用辛辣的作料,掩盖食材不新鲜的事实一样。
大多数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也在用之前提到的那些,掩盖电影各方面的缺陷。
毕竟都是捞快钱嘛,学生钱这么好赚,谁还会在乎那些细节上的东西。
只要猛料加的多,加的狠,能刺激到观众,盖过那些细节上的问题就行了。
但是,就像是辛辣的东西吃多了,食客会对辣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一样,青春伤痛,痛着痛着,就有人像是吃了布诺芬一样,对伤痛也有抵抗力了。
就像王志浩一样,百毒不侵。
本来这种情况下,有两种解决方案。
一是,给食客换个口味,来点不一样的东西。
但是这就需要,厨子们静下心来,研究开发出一道新的菜品,但是厨子们又觉得,既然要花时间精心开发菜品,那我们还干什么苍蝇馆子?
直接去搞分子料理,不好吗?
本来就是随随便便捞一把快钱,有这闲工夫折腾?
第二个,也就是厨子们常干的事了,继续加辣。
以至于加到最后,像是放毒一样。
想明白这个之后,王志浩的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了一个想法:
自己要拍一部电影,那为什么不拍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呢,既然之前的厨子都选择继续加辣,那自己给食客们换一个口味,是不是能有不一样的效果?
有如灵光乍现一般,王志浩脑海中,不自觉的浮现出了一段对白:
“那你喜欢哪个音乐家?”
“都喜欢啊。”
“那你喜欢晴天还是雨天?”
“都喜欢啊。”
“好吧,你琴弹得不错喔?”
“是厉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