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神仙

第五十二章 一副药方

还是太年轻了!李存孝轻轻一叹,这种事怎么能说破呢?朝堂反白话文从来不会直接说白话文坏话,而是直接抨击赵峥,迂回打压白话文,这是士大夫心知肚明的事情。赵峥如今冒冒失失的问,反而落了下乘。

夏玉被赵峥的话问住了,他看了看身旁的李知孝,意思有那人在场,不好明说。

“你尽管说,不用顾忌其他。”

“是!”

“为什么要反对白话文和标点?”

话闻到这里戛然而止,夏玉肯定不会自我揭短到这个地步,总还要给自己留点颜面吧,李存孝如此想到。

但他又哪里知道夏玉的为人,夏玉从赵峥的问话中嗅到了一丝生机,什么狗屁士大夫的颜面,先保命再说:“因为关乎天下读书人……”

“你!”李知孝见夏玉要玉石俱焚,全然不顾的要道出一起,惊怒指着夏玉。

赵峥对待此事难得一见的严肃,打断了李存孝的呵斥:“李司谏,你先回去复命吧。我赵峥会赴今日之约。”

李存孝见赵峥公然的下了逐客令,也就拱手道别,不做纠缠,临走前扔给夏玉一句话:“不要自误!”

——

赵峥在亲耳听到夏玉的话后,颓然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原来真是这样啊!”没由的觉得一阵悲哀。

夏玉不明白赵峥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表情。他忐忑不安的站起来迎接赵峥的暴风雨,希望风雨过后能见到他的彩虹。

但赵峥却一直坐在那里,仿佛失魂落魄,心中理想的大厦轰然倒碎。

“天下的士人都是这样想法吗?”

夏玉此时明白了赵峥的情绪从何而来,那可能是一种巨大的失望吧。

“所谓众口难调,众心难一,这士人的想法怎么会一致呢?这天下还是有不少人希望标点和白话文推广的,西山先生前日才上书让官家大力推广白话文,以教化天下。”

赵峥听到夏玉的话仿佛回复了一丝生机,自己怎么了?早就自己的答案,居然还会沮丧至此,看来自己是真的有些累了,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国师?”夏玉见赵峥好像陷入沉思中,久久不答话,于是开口提醒。

“啊?哦,你去广州自然会有答案。好好干吧,琼州也不一定意味着荒僻,我会为朝廷再造一个江南,总有一天,光芒会照进琼州的,那一天不会等太久。”赵峥随口勉励几句。

夏玉一时间愣在那里,他不恨自己?或者说根本没有在乎过自己?但不管怎么说,他似乎得到赵峥的帮助。一时间感慨莫名。不知从何说起。

——

“相公,天气这么冷,我们还是去在那个亭子里休息,不要走动了。”赵峥见史弥远走了两步就气喘吁吁,所以才有此提议。

史弥远苦笑道:“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不知国师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我抵过这岁月的侵蚀。”

“生老病死乃天理,赵峥可没那个能耐,去年我去广州的时候,也一样沾染了风寒。”赵峥搀扶着史弥远进了亭子。

那些侍卫都隔了两丈远,站在亭子外警戒,赵峥见这架势态度不由得有些郑重了。

“老朽是真的想向道长讨要灵丹,还望不吝赐教。”史弥远的话很轻,但态度却极为严肃。

赵峥收敛心神,知道必须给史弥远一个满意的答复:“相公时至今日还认为我有颠倒阴阳续接阳寿之能?我听闻相公见过观音大士……这佛门道门说到底某些东西还不是一脉相承。”

赵峥说完,史弥远脸上无限的失望,赵峥已经给他透底了,这神仙之说看来是真的子虚乌有,但他仍不甘心的问道:“就没有延缓衰老的方法?”

赵峥苦笑道:“有是有,不过对于相公而言可能穿肠毒药。”

史弥远眼睛一亮,仿佛抓到了一丝希望:“何物?”

“罢相,颐养天年!”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隋末霸主
隋末霸主
文臣武将,征战沙场!拜相封侯,一将功成万骨枯!枭雄有恨,英雄无悔!王朝霸业,泰山之阶血肉铸!且看看,寒门小子是如何在乱世枭雄、世家门阀的重重压制之下逆袭而上,一飞冲天的!
霜冷孤枫
经济大清
经济大清
这一年,美洲土著经受着残忍的掠夺,大清沉醉在康熙盛世中,俄国的彼得大帝东征西讨,英国光荣革命峥嵘初现!这一年,一个累死在工作中的小审计员穿越到了大清皇子——胤祚的身上。一片小小的蝴蝶翅膀能否吹动大清的资本主义战舰扬帆起航?朱三太子打算反清复明?胤祚说:“推翻大清可以,但只能采用君主立宪制。”沙俄要犯我边境?胤祚说:“给它经济制裁,把他们制裁回原始社会去!”朝鲜吕宋日本等藩国怎么办?胤祚说:“能统一
笔韵随风
随身空间能召唤
随身空间能召唤
一觉醒来,杨远发现自己重生了。一岁的时候,“啊,不仅是重生,还是穿越。”三岁的时候,“金手指终于到位了!”随身空间就是好用。十四岁,“我的金手指到底是什么啊?”杨远仰天长啸……三十岁,左拥右抱的杨远站在帝踏峰上,指着茫茫大地,“这就是朕打下的江山!”哎呀妈,金手指真香!
该胖就胖
今宋
今宋
靖康国耻,宇内尸积如山,白骨于野。王朝兴替,天为之倾,地为之覆。西风,红旗。长缨在手,可否缚得海底蛟龙?看今日之大宋,是谁家天下。
衣山尽
红楼之挽金钗
红楼之挽金钗
我,贾瑛,乃是堂堂正正的金陵侯,绝不是废物贾宝玉!皇图霸业只是过眼云烟,力挽众金钗命运,才是我辈所求。待家国安定,我自归剑入鞘。与她们共此江湖,遍历风物,再相携泛舟,月下听风,岂不更美哉?
寒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