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改)
李影坐下去之后,果然,后面马上便马上站起来了许多个人。
有李影这个砖头在前面,而且这首诗的水平不咋样。
那么,现在自然就是他们表现的时候了。
他们一人一首诗,都是打磨许久了。
蔡邕在上面听着,时不时点头,也算是有些认可了。
荀爽与濮阳公等人知晓今日的诗会不算是正宗的诗会,因此心情都不在这些人的诗赋上面。
再者说...
这些人的诗赋...
有些虽然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许多不好的地方。
并没有让濮阳闿与荀爽看了一眼便觉得这诗赋很好的感觉。
水平有之,但不够惊艳。
下面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杨修笑了笑,说道:“这些人的诗赋倒是有些水平,但比之吕师,实在是连提鞋的资格都不如。”
吕煜写的诗,他也是有看过的。
两者一比较,这差距可是相当明显的。
“吕煜的诗赋,我倒是没看过,不过德祖都如此说了,恐怕公明的诗,是很好的。”
陈群脸上还有着笑容,而荀攸脸上则多是担忧。
吕公明这个人,性格才情他都是非常喜欢的。
但李儒一直在后面步步紧逼,今日的诗会,可真能取得作用?
荀攸心中怀疑。
另外,他心里也是有烦心事的。
之前寒衣节的祭祀大典上,董卓太过于谨慎,以至于他们没有找到机会去刺杀董卓,之后进宫的时候,原本可能是有机会的,但郑泰也没有想到这一点,以至于错失机会。
这两件事之后。
机会便就更少了。
反而现在郑泰已经是被董卓抛弃,剩下的司空长史,也受到董卓的怀疑。
日后再想要对董贼下手,可谓是难上加难了。
唉~
或许...
真应该与荀彧所言一般,回颍川去?
龙门上伊阙诗会主位上,蔡邕品评了几首诗赋,之后便觉得时候差不多了。
“诸君的诗赋,都各有优劣,如今我手上便有诗赋,且念出来,与诸君共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名为《静夜思》。”
蔡邕非常有感情的将这一段念完。
念完之后,下面先是一静,接着便有士子起身恭维了。
“蔡大家此诗,实在是太精妙了。”
“四句虽短,但却是非常的巧妙。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
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对这诗的品评,倒是非常不错,你是?”
蔡邕对这首诗也是喜欢得紧,否则也不会在第一首诗就放了出来。
“在下耿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