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城隍庙这三个字,宋小青来了兴趣,让宁向东带她过去看看。
这一看反而看出了名堂。
宋小青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无意中看到一本记录民间野史的书。
书名叫《农叟曝言》,其中收录了一段南宋时期鹅关军民抗元的故事。
当年蒙古大军南侵的时候,弱宋王朝被打的节节败退。
然而势如破竹的蒙军,其中一个分支在鹅岭受阻,不得寸进。
考虑到此处并不是蒙军南下的主攻方向,大汗蒙哥命大将兀良合台留下一支军攻打鹅岭,其余主力部队分三路继续南下。
没想到这支蒙古军在鹅岭被阻挡了整整十年。
蒙古人擅长马上作战,而鹅岭却是山峦起伏纵横,正是骑兵的最大克星。
蒙军缺乏步兵,大量骑兵在此处被迫下马,避长而就短,其战力折损可想而知。
而鹅岭地区山民彪悍,尤其山林作战全民皆兵,几乎占据所有的地利人和,把这支不是主力的蒙古军打的丢盔弃甲,屡战屡败。
这期间,蒙古大汗蒙哥也在四川钓鱼城被一箭射杀,战死城下。
战报传至鹅岭,士气更是此消彼长,蒙军连吃败仗。
此后直至崖山海战,南宋再遭败绩,大臣陆秀夫背着最后一位少皇帝蹈海自杀,南宋彻底灭亡。
然而此时的鹅岭城关,依然雄踞北方,高扬大宋王旗不倒。
南宋灭亡后,忽必烈继位登基,大将兀良合台忙着在云南消灭大理国,直到忽必烈北归,改国号为元,才想起自己曾遗一支军在此。
随即遣主力由南进军,与北方元军合力进攻,击破鹅关关城,宋将潘郎二十四岁临危受命,镇守鹅关,至战死时年仅三十五虚岁。
此刻,站在城隍庙的正殿内,宋小青仰望着这座蟒袍玉带的塑像,遥想千百年前城破之时,这位潘大人慷慨赴死时的豪迈,心情激荡,久久无言。
“书中可曾留下这位大人的名讳?”蔡义和听宋小青讲完这段野史后,沉默良久,才开口问道。
“没有名讳,只有潘郎……”
“那就可惜了,无法从正史之中查找。”蔡义和惋惜的说道。
“这雕塑蟒袍玉带,一副文官装束,宋朝向以文官统武将,说不定野史是真的。”宁向东看着基座上斑驳古旧的潘郎两字,猜测的说道。
“那就只有后续来访者考证了。”宋小青抬头打量着这间大殿,悠悠的说道。
这句话却点醒了若有所思的宁向东,鹅关如同一颗蒙尘的珍珠,只要拂去上面的尘埃,就能让厚重的历史底蕴再次重现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