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盗墓:开局雪莉杨请我出山

第28章 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

“师伯,这卦象我确实是在《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面见过。”

“这附近果真有大墓啊,我这就去告诉陈教授。”胡八一说完便转身走到了帐篷外。

“陈教授,睡了吗?”胡八一来到陈教授的帐篷外问道。

此刻大家都听见胡八一的叫声都睁开眼看看怎么回事。

“小胡同志我还没睡,出了什么事了吗。”陈教授起身问道。

“刚才我师伯夜观星挂,卦象表示这附近有大墓的存在。”胡八一说道。

所有人都茫然的看着胡八一,然后都惊讶看向了远处沙丘上的秦轩。

“快,快扶我起来。”陈教授对郝爱国说道。

“小胡同志走,带我去你师伯那里。”陈教授说道。

随后大家都起来跟随陈教授来到秦轩身旁。

胖子在后面拉住了胡八一。

“这事有准吗?”胖子问道。

“你信不过我,难道还信不过师伯吗。”胡八一撇了一眼胖子。

“这大墓里肯定有宝贝啊。”胖子一脸贼笑。

“有什么宝贝你都别想了,我们跟着考古队,你就别想那些歪门邪道了。”

胡八一对胖子说。

随后俩人便走了道秦轩身旁。

“秦先生,你能确定这里有大墓的存在吗?”陈教授还是不确定的问道。

“经过我的推算,我敢肯定这附近一定有大墓的存在。”秦轩回应道。

“那你能推算出这墓我准确地点在哪里吗?”陈教授越来越兴奋。

“师侄,把罗盘给我。”秦轩对胡八一说道。

随后胡八一从兜里拿出罗盘递给了秦轩。

秦轩拿着罗盘在附近走动着,边走边看着罗盘里面的指针。

所了许久,秦轩定位到井的位置。

“如果没推算错,墓的位置就在井下。”秦轩坚定的说道。

“井下都是水啊,不应该有墓的存在啊。”此时小萨突然说道。

“这西域的墓或许跟我们内陆的墓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这共同点就是墓的附近一定有水,井下有墓并不惊奇,你说对吧老师。”

郝爱国解释道。

“郝爱国说的没错。”陈教授回应着。

“既然确定了,我们什么时候下井。”雪莉杨说道。

“明天早上我们再下去看吧,现在是深夜太黑,也不好下去。”胡八一说道。

“好,那我们现在回去休息吧,明天一早就下去看看。”雪莉杨示意大家都回去休息。

所有人都回到帐篷躺下。

秦轩则是回到帐篷内准备打坐。

这时雪莉杨看了看对面秦轩的帐篷,看没有拉帘,便起身向秦轩帐篷内走去。

“秦大哥,你这摸金校尉一族果然名不虚传。”雪莉杨对秦轩说道。

“你叫我什么?我可没想好呢,你可不要乱叫啊。”秦轩开玩笑的说道。

“你要什么时候才能想好,这都过去好几天了。”雪莉杨有点撒娇似的说道。

“想好了我自然会告诉你,不过你现在还是管我叫先生比好好。”秦轩回应着。

“好吧,看你就是老顽固,我也不勉强你了。”

“那你说,这个墓是大墓,你感觉应该是什么人的墓呢。”雪莉杨问道。

“这个墓,从卦象来看应该是古代一个王亲家室的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