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盗墓:开局雪莉杨请我出山

第23章 爆发行军蚁

胡八一走到巨瞳石像跟前,看了看巨瞳石像的眼睛,发现并没有什么问题。

刚要转身离开,突然发现石像的眼睛里跑出一只蚂蚁,从眼睛的一侧快速的跑到另一侧。

“我去这么大蚂蚁啊。”胡八一自言自语的嘟囔,并没有理会着蚂蚁。

随后转身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躺了下来。

转眼间天色放亮,外面的沙尘暴逐渐散去。

陈教授叫醒考古队的学生,示意大家趁着安力满休息中,继续挖掘巨瞳石像。

随后一行人,你一下我一下的向巨瞳石像的下面挖去。

大家都想看看这巨瞳石像的庐山真面目。

这时胡八一跟胖子听见动静也凑了过来。

刚挖到脖子的时候,突然几只蚂蚁爬了出来,吓得郝爱国一惊。

“这么大的蚂蚁,我还是第一次见”小萨突然说道。

此刻熟睡的安力满听见了动静便走了过来。

“告诉你们不要挖的嘛,挖了会惊动神明的嘛。”

“我要怎么说你们才能相信的嘛。”

说完话,安力满便阻止考古队的挖掘。

所有人停下手来,安力满开始对着巨瞳石像膜拜起来。

“我们挖掘这巨瞳石像是为了发觉历史的真相,为了更好的保护历史的文物,你总在这阻拦着什么啊。”

郝爱国不耐烦的说道。

“你们就是不能挖的嘛,昨天神明已经对我们很仁慈了。“

“如果你们再惊动神明,别怪我没提醒你们的嘛。”

说完安力满便要走过去。

胡八一见火药味十足便拉着安力满岔开了话题。

“安力满大叔,我看外面天都亮了风沙也都停了,我们收拾收拾准备出发吧。”

胡八一示意着陈教授他们把东西收拾起来,准备出发。

“你们真是的嘛,昨天说不挖了的嘛。”

“今天背着我又挖了这么深的嘛,以后出什么事不要怪我了嘛。”

安力满向胡八一说道。

“这老头真能磨叽。”胖子不耐烦的说了一句。

此时胖子刚要弯身拿地上的工具,发现蚂蚁越来越多。

胖子见状拿起铁锹便往蚂蚁身上拍去。

胡八一见到胖子在地上拍着什么,便回去看看怎么回事。

突然发现地凸起沙包,沙包上涨到一定的高度,沙包就爆掉了。

呼的一下沙包里全是蚂蚁,数以千计的蚂蚁开始散开。

胖子跟胡八一开始拍打着蚂蚁。

“所有人迅速撤离。”胡八一突然喊了一声。

秦轩听到胡八一的呼喊,脚下一弹便跳到胡八一跟胖子的跟前。

所有人都往洞外跑去,雪莉杨则是向里面跑来。

“不是告诉你们撤离吗,你怎么还向里面跑。”胡八一说道

“我来拿我的日记。”雪莉杨回答道。

此时一个一个的沙包都冒了出来,每一个沙包爆掉都蹦出数以千计的蚂蚁。

蚂蚁迅速的向外扩散。

秦轩见洞口马上被蚂蚁包围状立马抓住胖子,一扔便扔出了洞口。

此时胡八一正在拍打着蚂蚁,并没有注意到胖子跟秦轩。

秦轩也是同样的动作,左手抓起胡八一的后背,右手抓起胡八一的腰带。

一扔便扔了出去,此时胖子一脸懵逼的刚要起来,又被从洞口飞出来的胡八一压趴下了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江南之南
江南之南
江南宋城赣州,地处“江南之南、岭南之北”,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城市。《江南之南》是一本关于赣州的本土读物,为赣州存留了一份温馨的文化遗痕和时代记忆,但“不止于赣州”,同时也是一道认识江南、洞察客家的视窗。全书共5辑,分别为此山此水、客家风情、烟火记忆、人物春秋、诗赋江南,收录了99篇文章。“以文为镜,借字传情。”作者采用文学性笔调,透过不同的视角,或散文随笔娓娓道来,或诗词歌赋简约凝练,叙写了
陈相飞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机甲狂潮:从教练机开始无限进化
叶流云穿越蓝星,一个机甲狂潮的平行世界,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机甲。叶流云却只有一个破铜烂铁般的0星教练机。好在他觉醒了无限进化系统,只要完成任务,就能够获得进化点,让机甲无限升级进化!0星动能系统?直接进化,10星恒星动力炉,无限能量!0星防御系统?直接进化,10星虚无量子防护立场,固若金汤!0星战斗系统?直接进化,10星终星武系列,毁灭星系,制霸宇宙,就在今天!你以为10星就是极尽巅峰了吗?不
是龙神啊
诸天:自遮天崛起
诸天:自遮天崛起
吾有一刀,可斩天骄。吾有一剑,可镇诸天。天帝出,镇世间,刀逆乾坤斩光阴!登天路,踏歌行,弹指遮天!自遮天崛起,于万界成帝!
徐一亿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下)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至1877年。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
复活
本书记述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诱奸姑母家中养女、农家姑娘卡秋莎·玛斯洛娃,导致她沦为妓女;而当她被诬为谋财害命时,他却以陪审员身份出席法庭审判她。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当时社会却有典型意义。小说一方面表现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主要方面则是借聂赫留道夫的经历和见闻,展示从城市到农村的社会阴暗面,对政府、法庭、监狱、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
(俄)列夫·托尔斯泰